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局庆进行时 > “《辞海》之父”——陆费逵

“《辞海》之父”——陆费逵

添加时间:2011-10-13 12:01:21查看

 

http://www.qstheory.cn/wz/renw/201110/t20111013_116353.htm

 

时间:2011年10月13日 01时00分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马鸿雁 贾晓明

 

 

  陆费逵(1886-1941),复姓陆费,字伯鸿,号少沧,我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他祖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汉中,其母是李鸿章族亲。据陆费逵自称,“陆费”的姓氏源自山东费县,本姓费。在明朝中叶,费氏家族迁到浙江桐乡,他的17世祖出嗣舅父陆氏,便改姓陆。又隔数代以后,因费氏本支没有后裔,便兼祧两家,复姓陆费。

  陆费逵从小就由其母教授经书,因而旧学功底深厚。戊戌变法后,陆费逵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新学传播运动。1904年,陆费逵在武昌与人合办新学界书店,出售《革命军》、《警世钟》等书,还写成《岳武穆传》一书,宣传反清革命思想。陆费逵著作颇丰,19岁著《正则东语》(日文)教科书,20岁为汉口《楚报》撰写论文、小说,21岁著《本国地理》,同时并为《申报》、《南方报》写文章。1906年春,日知会正式成立,陆费逵任评议员,曾为日知会起草章程。同年秋,他辞去书店职务,与张静江等接办汉口《楚报》,并担任主笔,不久报纸因抨击时政受到查封。1907年1月,湖北军警封闭日知会,陆费逵逃往上海,在昌明书店上海支店任经理兼编辑,旋即改任上海文明书局襄理。

  1908年,在高梦旦重金聘请下,陆费逵转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很快晋升为出版部部长兼《教育杂志》主编。其间,陆费逵意识到“大中国竟无一完全自主之书籍商”,遂开始筹集资金,为以后自立打下基础。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伊始,陆费逵抓住机遇,从商务带走了一大批编辑、出版人才和作者,与沈知方等在上海创设中华书局。陆费逵认为教科书改革势在必行,“非有适宜教科书,则革命最后胜利仍不可得”,于是抓住机遇,“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内称孙中山是“当今中国的第一伟人”。

  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中华书局发行教科书,有效地填补了民国初期教育界的空白,自己也因此赢得了厚利,至1916年已有分支局40处,职工总计千余人。陆费逵率领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竞争十多年,直到沈知方另创世界书局,才改变了两家一统教科书发行的局面。

  陆费逵精明强干,秉性刚毅。在经营上,他惯于独揽大权,办事果断,有超人的魄力。他担任中华书局局长、总经理,还曾兼编译所所长及发行所所长等职。在当时的中国出版界,像他那样具备全面领导才干和高超办事能力的人才,确属罕见。他虽然掌握出版大权,但淡泊名利,在出版的图书中极少挂“总编”、“主编”名。

  陆费逵曾说:当刊行一种书的时候,心地必须纯洁,思想必须高尚,然后才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结晶品,贡献于世;否则,不但于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责罚。作为一个自许“书业”为终身职业的人,陆费逵服务出版达38年之久,获得巨大成功,但一生节俭,最大支出项目,除社交应酬、购买图书以外,早年是供两弟读书,并补助亲友子弟读书;以及赡养父母。后来又担任仲弟遗孤的教养费。在他看来,“吃得好,未必卫生,着得好,不过做衣服的奴隶,嬉游更是有害无益”。

  在陆费逵的出版人生中,《辞海》的编纂和发行可谓一件大事。1915年秋,陆费逵即与中华书局发行的《中华大字典》主编者徐元诰、编辑所长范源廉萌生了出版集中国单字、语词兼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的想法,并取“海纳百川”之意将书名定为《辞海》。但范源廉旋即与梁启超投身讨袁运动,后任主编者也接连离任,导致工作时断时续,其编纂工作也仅限于将已经出版过的各类新旧辞书中收集词条,编成资料卡。直到1928年,方由陆费逵约请知名学者舒新城主持《辞海》编纂工作。陆费逵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性格,自1922年结识舒新城后,对其才华非常钦慕,六年间不厌其烦地相邀舒氏加盟中华书局,终得遂愿。舒新城至南京接手《辞海》后,感到“新词太少”,一些已经写好的解释没有标明出处,且没有用标点符号。于是导入英文《韦氏大辞典》的收词标准语编写方法,组织编写了两三万条新词条。1929年更将编纂室迁往杭州,招募新编辑数名扩充力量,并着手开始翻译外国百科全书的词条。新编辑们多出身有名高校,或履历辉煌,如分担外国历史地理等条目的周颂棣出身于北京大学,朱丹九曾单独编纂三百多万字的《辞通》。这时参与编辑工作的共二十来人,其中年纪最小的练习生年仅十五六。陆费逵为了解编纂工作进度,再加上筹备西湖博览会,常在沪杭之间来往。舒新城原以为三年可以完成编纂,工作开始后发现困难重重,为了方便工作,与陆费逵商议后,决定将编纂地迁址上海。1930年,舒新城转任中华书局编辑所长,无暇兼顾,改由沈颐兼任主编,编辑人员增至30人,《辞海》进入修订、审稿阶段。沈颐主持工作后,加强了编辑、审阅、校对力量。《辞海》审读工作采取“包干制”,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以所学专业更加明确分工,每个编辑负责一个门类,资料的核查工作由练习生进行,稿件整理好后再由沈颐审阅定稿。

  经过努力,1934年《辞海》终于进入发排阶段。陆费逵为书名题字奔走于上海书法大家之间,但感到难于取舍,最后将命名任务交给日后的书法、篆刻名家,当时的《辞海》编辑邹梦禅。邹梦禅采取“以古为师”之法,从汉代《石门颂》中选封面题字,从《桐柏庙碑》中选书脊题字,经过“双钩向拓”,使题字显得非常有活力。陆费逵非常满意,而中华书局书籍的封面题字设计,也成了邹梦禅的专业工作。

  1935年,中华书局新印刷厂在上海落成,总办事处和编辑所随之迁入,准备于年底出版《辞海》,但由于政治性词条的修改等原因,遂决定先于1936年发行上卷,1937年8月出版下卷。为了顺利发行,陆费逵、舒新城等对《辞海》中的文字使用上作了微调,但还是保留了如“一·二八之役”、“九一八之役”、“上海协定”等词汇。

  《辞海》正文分为十二集,并配有检字表、韵目表、中外历代大事年表、中华民国行政区域表、中华民国商埠表、中外度量衡币制表,化学元素表、译文西文索引、国音常用字读音表、五笔检字法单字索引等十种新式索引,大大方便了使用者。《辞海》初版时分上下两册,考虑到购买人士的经济收入等原因,以开本、纸张区分为四个版本,定价分别为24元、20元、12元、10元不等,预约时6折收取书款,参与《辞海》工作人员可打4.8折,以示照顾。1938年8月更发行报纸本,定价6.5元。几种版本印刷总数在100万部以上,成为中国出版史上一大盛事。《辞海》出版时,陆费逵依然没有在版权页上挂主编名义,只撰写了一篇《编印缘起》放在序文之后,其内容只是介绍编纂过程。

(C)201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