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局庆进行时 > 陆费逵救国图存,教育先行

陆费逵救国图存,教育先行

添加时间:2011-10-18 12:02:02查看

 

http://jxrb.cnjxol.com/html/2011-10/14/content_504703.htm

 


  中华书局总分局出席营业会议同仁留影,左一为陆费逵。
  陆费逵一家合影,右二为陆费逵,右一为陆费逵夫人。
 
 

  ■记者 朱梁峰 许金艳

  19世纪80年代,蔡锷、李烈钧、蒋百里、鲁迅……都在此时出生,一批批“80后”注定要在二十多年之后登上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在中国这个讲究资历、出身、血统的国度里,他们群星耀眼。

  桐乡人陆费逵也在其中,他出生于1886年9月17日。不过陆费逵的有生之年,从未到过自己祖辈居住的家乡,他出生于父亲游幕之地陕西汉中。或许是北方彪悍的民风和灼热的黄土,让这个有着江南血脉的男人,在日后的生意场上,骁勇善战,一往无前。

  在他6岁那一年,与伙伴玩耍时,他看到院子里有一架梯子。于是他顺着梯子爬上了屋顶,望着下面一脸惊恐的伙伴,他顺手拿起一片破瓦,小手一挥,写下四个大字——“大王在此”。时光之河浩浩荡荡,二十年之后,陆费逵一手缔造了一个出版王国,他的中华书局与同乡张元济的商务印书馆一起,站在了民国出版界的顶峰。

  自学成才

  1905年夏,一个20岁的年轻人在汉口《楚报》发表社论《论改革当从社会始》:治国者……必先谋夫教也,生计教育得道,则人心必变而善,人心而善,则社会之风俗习惯良,而国家而立矣。

  这些话在今天看来,并无稀奇。可是在百多年前,出自当年的一个“80后”,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这个年轻人就抱定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并将一生都奉献在教育出版事业之上,他就是陆费逵。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煮酒论英雄,将他和爱迪生、高尔基、叶澄衷、杨斯盛并举,列为自学成才的典范,其中叶是家财万贯的五金大王,杨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大王。

  陆费逵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他基本没有进过学校,全凭父母私教和自学,一生只付过十二元的学费。

  他最初的教育,得益于母亲。他的母亲吴幼堂是李鸿章侄女,熟读诗书,思想开明,很懂教学原理。按辈分,她应该是张爱玲的奶奶的堂姐妹,张爱玲得喊陆费逵一声表舅。他的曾祖陆费墀为清朝翰林院编修,历任《四库全书》总校官、副总裁等。虽说出自名门,家学渊源,但书香门第人家在乱世,也是家道中落。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赶上清末铁锈的大门被嘎嘎推开,天风海雨,交织而来。

  戊戌年夏秋之际的变法,虽凄然落寞,却也在一个血气方刚少年的心上投下浪花。

  他曾自言:十三四岁时,好为高远之理想,忽欲为商,则以大富豪自命,忽欲研究文学,则以大文章家自命,突欲为美术家,突欲为教育家……

  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们看不到张爱玲笔下那些官三代的习气,取而代之则是无比的勤勉和早慧。他后来的职业选择,其实和少年时候的理想也多有不谋而合之处。

  “那时随侍在南昌,有一个阅书报社开办,我隔日去一次,午前九时去,午后五时出来。带一点大饼馒头作午餐。初时尚有阅者二三十人,后来常常只剩我一人,管理员也熟了,他便将钥匙交给我,五大间的藏书,好像是我的了。这三年中,把当时新出的书籍杂志,差不多完全看过,旧书也看了许多。”

  不进学堂,他照样自定课程、兼收并蓄。

  慧眼识珠

  18岁出门远行——1904年,陆费逵与友人集股1500元,在武昌横街开办了“新学界”书店,自任经理,销售的书里有《警世钟》、《革命军》等革命书籍。这些洋溢着反清反帝、宣扬民主平等思想的著述,便是当年的畅销书。

  当时书店条件十分简陋,店后一间屋作经理室,办事睡觉都在这里;半间作厨房,煤灰和油烟气弥漫其中。一年之后居然盈余1000银元。正是从这家简陋的小书店起步,他显示出了一个出版人所需的眼光和胆量。

  当时革命思想大盛,他便与革命党人往来,并参加了革命组织日知会,后来又加入了同盟会。

  1905年陆费逵参与日知会所创办的《楚报》,任记者、主笔,该报以新闻、论说为主要栏目,由于揭露粤汉铁路借款密约,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为不满,后报社被封,主笔张汉杰被捕,他被通缉。得知消息当口,陆费逵鞋子也来不及穿,着一双拖鞋踏上轮船逃往上海。

  他后自许“书业”为终身职业,也与那几年的经历有关。

  此后几年,陆费逵屡经辗转,1906年他担任文明书局编辑,并掌管印刷发行,兼文明小学校长。后来编教科书,主持《教育杂志》和《师范讲义》。

  1908年,商务印书馆高管高梦旦慧眼识才,举荐他加入商务印书馆,与同为嘉兴人的张元济相遇。那年他才22岁,年轻有为,才气纵横,先后任国文部编辑员、出版部部长等,策划并出版了《教育杂志》。

  陆费逵的强项是知道该出什么书,什么书对世道有用,什么书对国家有好处。一个搞出版的天才,这才是本事。

  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他亲自编撰了《初等小学修身书》等各类新式教科书,这为他后来创办中华书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1911年,这位非等闲之辈等来了他的机遇。

  一鸣惊人

  在充满新思想的陆费逵看来,守旧的张元济,终究和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分道扬镳,也只是早晚的事。

  两人之间的这种矛盾,直接体现在新教科书的编撰上。1910年,全国革命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商务印书馆一些有远见的人,纷纷劝张元济,让他预备一套适用于革命之后的教科书。但张元济心在保皇党一派,他肯定地认为,革命是不能成功的。当然,也就不用冒着得罪清政府的风险去编这套教科书。

  而陆费逵却恰恰相反,他坚信,革命必定会成功。所以他开始联系戴克敦、陈寅、沈颐等人暗中集资编写新教科书并筹划创办中华书局。这种信念,既来自于一位年轻天才出版家的眼光,也来自于对革命的坚持。

  1912年元旦伊始,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陆费逵起草发表《中华书局宣言书》刊于《申报》上,说明书局宗旨:“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不久,陆费逵“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这套封面为五色旗的书打着“教科书革命”旗号,鲜明地提出“孙中山是当今中国的第一伟人”。

  这一招,将商务印书馆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来那些印有“龙旗向日飘,皇上万万岁”的旧教科书全部被禁。

  与商务印书馆一团乱麻相反,上海中华书局总部的门槛都差点被踏平了。“各省函电纷驰,门前顾客坐索,供不应求。”

  虽然陆费逵对新教科书早有准备,但是仍未成套,况且全国有两三百万的学生,印制规模也非常庞大。此后新课程标准又屡屡更新,所以中华书局内每一个人都非常忙碌。中华书局老职工吴铁声曾在文章中回忆这段时光:为了抢占市场,时间至关紧要,编辑人员往往夜以继日赶编课本,陆费逵也不时打电话询问,知道某书尚未完成,陆费逵就哈哈大笑,挂上电话。这则小事很好地反映了陆费逵在待人接物上的通达爽朗。中华书局初创时,陆费逵常与同事共起居共操作,打成一片。他对公司同人,不论公私信件,致人均称某先生或某兄或某弟,自称弟或兄;同人致彼亦只称伯鸿先生而不称总经理,甚至因陆费逵头大,戏称他“大头先生”。

  陆费逵的用度很俭省,不看戏、不到跳舞场。家中没有厨子,有时女佣人买菜,有时主妇买菜。陆费逵平时不在外面吃点心,衣服也很随便,新的衣服总在箱子里放旧了才穿。子女布衣布鞋,妹妹穿哥哥嫌小的衣服。

  这种待人处事的修养,同样体现在他的事业上。他在《书业商之修养》一文中写道:书业商的人格,可以算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算是最卑鄙龌龊的。此两者之判别,惟在良心上一念之差……所以我们当刊行一种书的时候,心地必须纯洁,思想必须高尚,然后才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结晶品,贡献于世;否则,不但于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责罚。

  教育救国

  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正是基于对这种关系的深刻理解,使他感到出版人文化责任之重大。

  1909年1月,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缩短在学年限》一文,主张缩短学生在校年限,减少课时和注重实利教育,这是我国主张新学制之始。同时,他还发表《普通教育当利用俗体字》一文,首先提倡简化汉字。

  在成立中华书局之后,陆费逵距离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更近了。

  1912年1月,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敬告民国教育总长》一文,对当时我国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得到教育部长蔡元培采纳而先后施行。

  后来陆费逵相继出版了其教育方面的代表性论著:《教育文存》、《妇女问题杂谈》、《青年修养杂谈》等。此外,陆费逵还大力推行国语运动,最早主张推行统一的国语。1921年前后,他参加国语推行会,创办国语专修学校,印行国音课本,制造国语留声片等,热心提倡白话文。

  除了发行新版教科书,他还印大型工具书。中华书局的《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辞海》、《古今图书集成》,都赫赫有名,一般出版社玩不起,也不想玩。陆费逵要玩就玩大的,而且出手阔绰,譬如字数达2亿的《四部备要》,他竟敢许诺,谁发现一个错字,奖赏十块大洋。

  在陆费逵主持中华书局30余年的时间里,总计出版书籍达2万种之多。创办《中华教育界》、《大中华》、《中华英文周报》、《中华书局月报》、《少年中国》、《小朋友》等八大杂志。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图谋杀害著名爱国人士,陆费逵获悉,即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他在香港主持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工作多年,积极赶印书籍,供应抗战后方,直至1941年7月9日在九龙寓所病逝,终年56岁。(本版图片由桐乡陆费逵图书馆提供)

  【人物名片】

  陆费逵 

  

  1886年9月17日出生于陕西汉中。

  1905年任昌明公司经理。

  1906年任文明书局编辑兼文明小学校长。

  1908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继兼任出版部长,并主编《教育杂志》。

  1912年1月1日发起创办了中华书局。并由中华书局发行《新中华教科书》。

  1917年1月,与蔡元培、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1930年任上海市书业同业公会主席。

  1941年7月逝世于香港。

(C)201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