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局庆进行时 > 中华书局百年历程展开幕

中华书局百年历程展开幕

添加时间:2011-12-29 9:20:36查看

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12/29/content_1884218.htm

中国最早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在沪迎来百年庆典

 

 
 
驻沪 卢羽华 文/图
  ▲中华书局早年印刷设备
 
  ▲中华书局文献展开幕
 
  ▲中华印刷博物馆内展出的铅字
 

【深圳商报讯】(驻沪记者 卢羽华 文/图) 为庆祝中华书局创建一百周年,中华书局百年历程暨珍贵图书文献展昨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展览展出中华书局出版的珍藏书籍、历史图片、名人书信手札及部分早期印刷机械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12,中华书局从这里出发”座谈会同日举行,众多知名学者、出版人畅谈中华书局对其治学和人生带来的影响,展望中华书局在新时代的发展。

以国家、民族为名的中华书局,从诞生之日起即与国家进步、民族兴亡紧密相连。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清王朝风雨飘摇,新的共和政体即将诞生。陆费逵先生意识到社会即将大变,于1912年元旦在上海创办中华书局,藉教科书出版的更新呼应社会变革,塑造国民新知。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写道:“教育得道,则民智开,民德进,民体强,而国势盛也。国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陆费逵先生与周围满怀文化理想的同道一起努力奋斗,使中华书局在中国近代发展变革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展览史料记载,因中华书局鼓吹民族自强,成为日本当局的眼中钉,屡次寻衅,要求禁止中华书局教科书发行。中华书局严正回应说:“教科书中所叙国耻,皆系事实,并无挑拨各语。若禁止发行,有损本局之营业,关系尤小;使全国青年学子,从此遂忘国耻,关系实大。”

1954年,中华书局由上海迁往北京,先后出版《二十四史》点校本、《资治通鉴》等重要典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出版重镇。而其遗留在上海的部分业务,重组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同样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统计,中华书局成立100年来,共出版三万多种各类读物,融入并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建构与精神世界。

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可以了解民国时期聚集了梁启超、周作人、沈从文、徐悲鸿、刘海粟等诸多知名人士和舒新城、钱歌川、田汉、张闻天、徐志摩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型编辑的中华书局,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崛起,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的;从1958年至1978年,历经二十年时间,经毛主席、周总理批示,由中华书局组织整理、编辑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问世前后的诸多故事;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华书局又是如何遵循“守正出新”的出版理念,以“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传承文明,创新生活”为出版宗旨,在弘扬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展览还展出数十种珍贵的民国出版物,梁启超、胡适、顾颉刚、林语堂、徐志摩等大师级人物的墨宝。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1月8日结束。

同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出版人陈昕、赵昌平、巢峰,学者裘锡圭、邹逸麟,中华书局老员工谢方等分别发言,畅谈中华书局对自己人生带来的影响。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表示,自己这一代文字工作者无不是读中华出版物成长起来的。上世纪60年代出的“中华文选”,对学习文史的年轻人帮助非常大。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出版的古籍,对文史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中华书局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则在肯定中华书局成就的同时批评说,现在卖版面、出钱印书的情况在出版界、学术界很普遍,中华书局多少也沾染了一点。这对于中华书局的品牌来说,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希望我们能够提高一步,以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受现在社会上坏风气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C)201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