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与中华书局 > 百年回望 > 先立后破忆中华

先立后破忆中华

添加时间:2012-4-17 9:05:26查看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2-04/04/nw.D110000zhdsb_20120404_2-14.htm?div=-1

 

李开元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04日   14 版)
 

 

《秦始皇的秘密》,李开元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中华国学第一门户,这是我对中华书局的赞辞,也是我心中的中华书局。

未上大学前,在家父的耳提面命下读《史记》《汉书》,标点本,书脊上中华书局四个字,与史记汉书四个字一起刻在心上。

家父好文史,大学看重北大,出版看重中华,他的心愿,托付给了我。

进北大后,因为学的是中国史,又选了古代,读的书大部分是中华出的,先生们嘴上叨念得最多的书籍版本,也是中华的。在国学圈子里,中华成了中华书局的代名词。

大学一二年级,中华是高不可及的殿堂,骑车进城,琉璃厂、王府井、灯市口、北京人艺、考古所……路过中华时,总感觉那栋楼好神秘,又与商务印书馆相邻,都是读书人心仪的地方。

大二写了一篇小文章,《司马迁下吏受刑年考》,斗胆寄与《文史》投稿,竟然有了回信,说是刊用。中华书局的信封信笺,让我激动了好久。为此还去过中华,见过编辑吴树平先生,算是第一次踏入文史殿堂。暑假回成都,说与家父听,家父说:“你那豆腐块文章,半通不通,算是中华给你脸了。”话虽然带嘲讽,脸上却带笑,我心里乐滋滋。

《司马迁下吏受刑年考》,成了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迄今为止我写的唯一的一篇纯考据的文章。我以后的路子就走开了,人物评论、史学理论、专论通论、高层论、中层论、又追求历史叙述,甚至走到历史推理……顺着自己的心思,探寻自己的路。跌跌撞撞,歪歪斜斜,不时旁门左道,常常叛道离经。欣慰的是,师友们还一直认可我,据说种种理由中,我治学由考据入门起家,被认为是正途。好像学术界与政界相通,也讲究根红苗正,北大、中华、考证,从此成了我的护身符?

毕业留校后,与中华就常来常往了。85年年中,在《文史知识》上发了一篇小文“浅谈蜀汉统治集团的社会构成”,开始有些新派了。承蒙中华包容,在名师大家们执笔的缝隙间,开辟了一块“青年园地”,刊登我这类年青的助教和学生们的文章,算是网开一面。

80年代中期,是难得的人心振奋、自由思想的时代,在改革浪潮的刺激下,北京高校的一批年青教师,奔走往来,串联讲演,力图挣脱旧教条的束缚,走新的学术道路,开拓新的文化时代。这个时候的中华,稳健地追随着时代的步伐,调和新旧,举行了老中青学者分别参加的三次座谈会,从不同方向探讨文史领域的开拓和更新。记得老一辈学者有李泽厚、金开诚、林甘泉等先生参加,中年一辈有葛晓英等,年轻一辈的有文学所的靳大成和人大的杨念群,北大除了我,还有世界史的彭小瑜。我那时醉心史学理论的探讨,倡导史学理论的层次模式,大声疾呼“史学危机”,成了完完全全的新派,至今还被戏称为“老革命”。

老革命,我自己有解释,老是干革命。不过,我不喜欢革命,负面的创痛太多,进一步退一步的事例比比皆是。我们当初提倡新史学,基本的思路是不拆旧房子,只修新房子,宛若保留北京老城,在郊外原野上另外修一座新城。我赞赏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立是创造,破是破坏,应当首先致力于创新,破旧只是回应的流程。新的东西建立起来了,旧的东西比不过,自然就会衰落。不过,旧事物有旧事物的价值,昨日的新是今日的旧,今日的新是明日的旧,都是承前启后的一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在同病相怜,不要仇恶相因,今日摧折昨日太急,难免明日摧折今日更逼。况且,衰落有衰落的美,时来运转,并非没有复兴的可能。

世界没有直线的进步,那不过是基督教的错觉。不断改进,不断革新的循环,最能持续发展。早晚有一天,人类和地球都会回到初始的从前,正如人有生老病死,这才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如何美满地走完一生,减少苦痛,避免人为的灾难引发突然的毁灭,是迫在眼前的课题。相同的道理,贯通个人、组织、社会和国家,贯通历史。

……

走笔不经意,话扯了开去。昨天是3月11日,日本东部大地震周年纪念日,超越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人类共同的灾难,恍惚间耳边有海啸的呼喊。猛然想起,《中华读书报》的约稿有字数限制,赶紧收将回来。

86年出了国,断了与中华的直接往来。不过,中华出的书,特别是那一套二十四史,伴我周流蓬转,在他乡异国,那是我的根。

我重回中华,已经是二十年后。2006年底,我完成了新形式的历史叙事《秦帝国的崩溃》,意外得到中华的认同,于2007年出版。2009年又在中华出版了历史推理《秦始皇的秘密》,更是中华书局主动给我生的事,迫上梁山之作。两本书与中华的牵连,大部分都写入后记中了。

值中华书局建局百年大庆,期待新的时代到来。

 

(C)201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