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大事记 > 上编1912-1954 > 1954年

1954年

添加时间:2011-12-20 15:34:26查看

1954年(上)

1月15日、28日  出版总署两次邀集中华书局董事会代表举行会议,双方形成一份《关于中华书局全面公私合营改组为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会谈纪要》,根据规定设立北京“财经出版社筹备处”,由公方黄洛峰(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金灿然(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局副局长)、沈静芷(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常紫钟(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局副局长)和私方舒新城、王志莘、潘达人、李昌允八人组成,黄洛峰为主任,金灿然、潘达人为副主任。

胡愈之署长在1月15日出版总署、中华书局董事会“关于中华书局全面公私合营问题”会议上代表出版总署提出五点意见:
    一、机构及名称:同意将中华书局改组为公私合营的出版社,仍兼营印刷业及海外发行,为了出版书籍的方便并便于应付海外环境,仍保留中华书局牌号,但应加挂“财政经济出版社”牌号,凡财政经济图书均以“财政经济出版社”名义出版。合营以后,总机构设在北京,上海、香港可设办事处,北京、上海均用财政经济出版社及中华书局两个牌号。上海、北京二处印厂及香港、新加坡现有机构,虽由新机构统一管理,但仍沿用原来名称,不加改变。
    二、合营以后,逐步专业地出版各种财经书籍,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若干部门抽调人员充实编辑机构,出版总署亦抽调人员加强企业经营。中华书局已往的出版物可酌量重印出版,在版权页上仍用中华书局名义。一部分不适宜用财经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名义出版的图书可转给其他出版社出版,其他出版社如有适宜用财经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名义出版的书籍,也可与有关各方商酌后转移一部分过来。
三、资金方面,原则上将中华书局原有资产中已经清核清楚的部分提出,作为新机构资金,以后每清核一批即归入新机构账本一批,再按清理公股公产所核定的公股成份,划分公私所占比例,其原由交通银行代管的公股和代管股,作为公股。此外,按照年度生产计划,视资金数额多寡,由公股逐步增加投资。香港及海外资产可考虑另立账册处理。
四、合营后董事会应增公股董事若干人。董事长由原董事长留任为好。公股方面可抽调人员担任副董事长、社长及总编辑。经理及副社长、副总编辑希望私股方面亦能推出人员来担任。中华书局原有实职职工原则上应一律留用,已届或接近退休年龄的非实职人员,除过去有功者外,可按其具体情况 ,酌量令其退休,发给一定的退休金。职工福利待遇有过高与不合理者,合营以后逐步调整。
五、如以上原则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即可由政府方面与中华书局董事会双方推人组织筹备处,筹建新机构。筹备处成立后,应于最近时期派遣人员去上海进行查点资产,了解情况,计划迁京及其他筹备工作。

2月6日  召开董事会议,一致同意接受全面公私合营,并于次日函复出版总署。

1月14日中央出版总署(54)厅机字第10号函、1月29日(54)厅机字第26号函,批复本公司实行全面公私合营的要求,附有《关于中华书局实行全面公私合营改组为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会议纪要》《财政经济出版社筹备处简则》等。出版总署1月29日函中说:“你局原已有若干公股,并早已为国家担任加工订货任务,事实上已具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目前实行全面公私合营的条件业已成熟,我署同意你局公私合营,并决定改组为财政经济出版社。”
2月11日出版总署致函华东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提出关于处理商务、中华改组工作的一些意见,派沈静芷、唐泽霖、华昌泗、蔡世纬、周积涵、张新元六人到上海协助工作。函中转述了中央指示:“鉴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历史悠久,在我国文化界有相当影响,因此,这次在对它们实行进一步改造时,必须郑重将事,只准办好,不准搞坏。”

筹备工作正式开始进行。在北京成立筹备处作为领导机构,下设京沪两个工作组。北京工作组已成立,公司由卢文迪、凌珊如参加为副组长。上海工作组由华东新闻出版处和总署派人参加,公司参加人员待定。筹备工作重心在上海。上海方面的主要工作:(一)资产负债的处理。各项资产,逐步清理逐笔转入新机构,不需要的以处理所得逐笔转账。负债由中华清理,清理不完者新机构继续清理。海外资产有条件时再办。(二)股权清理,由上海工作组会同主管机关核实,确定处理办法、公私比例等。

同日  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申请公私合营。该厂董事会推派董事胡庭梅、陆费铭中、潘达人、蔡同庆四人为代表,通过本公司公私合营筹备处上海工作组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

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创设于1929年1月,抗日战争时期厂房机器损毁,解放后重行恢复,改两合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45亿元,职工228人。上年产值53.7亿余元。专业制造物理仪器、模型及标本,供应学校及文化科研机构。

同日  中华北京模型制造所配合总公司的发展,向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请求公私合营。

2月9日  北京工作组在北京办事处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出席者:常紫钟、王寅生、李国钧、张北辰、卢文迪、姚绍华、凌珊如、朱锦高、郭农山、俞明岳。议定:(一)分设行政工作小组及编辑出版小组进行工作;(二)确定各项具体工作及完成日期。

2月19日  决定本局参加公私合营筹备处上海工作组代表:潘达人、钟吉宇、李昌允、陆费铭中、陆高谊、孙庆瑞、唐培生。推定副主任:李昌允、孙庆瑞。推定小组正副主任:秘书组正钟吉宇,副李虞杰;清估组副曹诗成、杨复耀;工厂组副王凌汉、唐培生。董事会同意衡阳分局房屋连地以八百万元出售。

2月20日  上海工作组在新闻出版处成立。

2月22日  上午召开上海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动员大会,下午进局,开始工作。

2月29日  筹发1949年度股息每股一元二角。解放后未发股息已五年,1949年有盈余,以后各年均亏损。董事会决定1949年股息即行筹发,所需款项于3月15日前由港设法分期汇沪港币30万元。

3月18日  在上海延长路筹建工人宿舍三层6幢,每幢12个房间,连水电卫生共需24.6亿元。除工会集资外,同意增拨7亿,连前准拨12亿共拨款19亿元。

同日  公司同意董事郭农山申请自本月份起退休。

3月20日  举行股东常会,议题有以下四个:
(一)1950年10月以后,因重估资产、清理公股等,已三年未开股东会。现在准备就绪即将进入公私合营阶段。1950-1953年,国内部分盈亏情况如下:
1950年净亏人民币二十八亿七千七百八十八万四千九百二十元七角六分;
1951年净亏人民币五十七亿六千六百九十二万四千六百五十五元零二分;
1952年净亏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亿四千八百八十九万零六十九元六角四分;
1953年净亏人民币六十六亿三千一百三十五万零六百三十三元四角九分。
(二)股东会同意董事会关于公私合营问题的进行,并授权下届董事会继续办理,于下届股东会提出报告备案。
(三)由私股股东选出王志莘、俞明岳、李昌允、潘达人、刘靖基、徐永祚、舒新城、吴明然、陆费铭中、吴叔同、陆费叔辰、郭农山等12人为私股董事。
(四)公私合营后,公方将派代表参加管理,直接领导,因此不再选监察人。

3月24日  上午,新旧同人百余人,在北京西总布胡同北京办事处开联欢大会。金灿然代表公方参加并讲话,王志莘代表董事会讲话。

3月25日  北京筹备处全体集中办公,在新机构成立前临时处理日常事务。公方有狄超白、常紫钟、王寅生、李国钧四人,私方有卢文迪、俞明岳两人参加。

4月11日  在京购买房屋,先后成契三处:(一)孝顺胡同40号典屋改为购买,连前付典价,总值19800万元。(二)东单西观音寺甲10号屋16间连地11500万元。(三)东观音寺70、71号两所22间,评价7900万元。

4月16日  董事会决议,业务管理委员会原拟3月底停止工作,因新机构延期成立,决定继续处理日常工作,但因过渡期间,应随时商承公方办理。自4月20日起,多数委员赴京,会议停止召开,推定钟吉宇委员主持召集各处、厂、沪组负责人,并商请工作组及工会推派代表,组成联席会议,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将决议事项交由秘书室执行。
根据《关于中华书局全面公私合营改组为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会谈纪要》,董事会议仍推吴叔同为董事长;推选潘达人任副社长,卢文迪任副总编辑,经理由潘达人兼,副经理李昌允;提名陆高谊任出版部主任或副主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昌允兼,副主任钟吉宇,上海印刷厂副厂长王凌汉。
股份清理至3月31日止情况是:
        公股5.88%;
        未登记股17.68%;
        公私合营企业股0.81%;
冻结股0.32%;
已登记私股73.97%;
公司持有股1.34%。
据上海工作组,原机构资产清估汇总表移转上海部分:房地产、机器工具、生财家具、纸张、原物料、事务用品等项,共计现值人民币34634502049元。

据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工作总结:到1954年12月底最后完成的中华书局资产总额清估数字为新人民币668.94万元。其中公股资金85.73万元,私股资金325.53万元,代管股资金83.37万元,三项合计494.63万元。

(C)201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