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中华书局的作者队伍群星璀璨,当时文化变革思潮涌动, 一大批怀有同样理想的学界名流、时代明星,纷纷汇聚在这里——梁启超、谢无量、柳诒徵、卢前、赵景深、刘大杰、李达、叶圣陶、朱自清、马君武、茅盾、徐志摩、张东荪、吴宓、王光祈、向达、杨宪益、丰子恺、陈衡恪、余绍宋、徐悲鸿、刘海粟等……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与蔡元培并称为“北蔡南马”。中华书局特约翻译家,曾翻译出版达尔文的《物种原始》等。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1914-1916年应聘中华书局编辑所(时辞去在政府中的币制总局总裁职务),主编“时局小丛书”,出任本局创办的《大中华》月刊总撰述(订三年契约),1916年当选本局董事。1920年参与主编本局出版的《改造》月刊。其著述所集《饮冰室合集》,于1936年由本局出版。
蒋维乔(1873—1958),江苏武进人。哲学家。关注中国教育,与蔡元培一起积极推进近代教育的改革。在中华书局出版《近三百年中国哲学史》(1936)、《吕氏春秋汇校》(1938)等。
刘大杰(1904—1977),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在中华书局出版了《魏晋思想论》(1939)、《中国文学发展史(上)》(1939)、《中国文学发展史(下)》(1949)、《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中下)》(1962)。
李达(1890—1966),中国哲学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曾任中华书局编辑。呼应新文化运动,中华书局1920年起出版“新文化丛书”,其中李达译《社会问题总览》《唯物史观解释》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向达(1900—1966),湖南淑涌人。中国历史学家,敦煌学家。在中华书局出版《中西交通史》(1930);翻译《甘地自传》(1934)、《斯坦因西域考古记》(1936)等。
吴宓(1894—1978),陕西泾阳人。西洋文学家。1922年开始,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由中华书局出版,1927年1月起改双月刊,后又改不定期刊,1933年停刊,共出79期。1935年出版《吴宓诗集》。
杨宪益(1915—2009),天津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44年,杨宪益成为梁实秋主持下的国立编译馆的编纂,在翻译《资治通鉴》《中国戏剧简史》及《老残游记》之余为《新中华》写稿,是一些文史考证的文章,集为《零墨新笺》,由中华书局1947年出版发行。
徐悲鸿(1895—1953),画家、美术教育家。1932年《徐悲鸿画集》由中华书局印刷发行。另有《悲鸿绘集》(1930)、《悲鸿画集》(1932)、《悲鸿近作》(1941)。1938年印制徐悲鸿收藏《八十七神仙卷》。
1935年,中华书局位于上海市澳门路477号的新印刷厂竣工,徐悲鸿特画巨幅奔马,题曰“日进无疆”,以贺新厦建成。